第三代汽車輪轂軸承(采用軸承單元與防抱剎系統配合設計,內法蘭固定于驅動軸、外法蘭集成安裝)的維護需重點關注安裝規范、清潔防護、潤滑管理、專業檢查四大核心環節,具體方法如下:
一、安裝規范:確保結構穩定性
專用工具操作
軸承需通過專用壓力機壓入,嚴禁使用榔頭直接敲擊軸承端面,否則會導致鋼球、溝道損傷,降低軸承壽命。
壓入時需保證外圈端面與外殼臺肩端面、內圈端面與軸臺肩端面完全壓緊,避免間隙引發附加負荷,導致噪聲增大或過早損壞。
磁性推力環定向安裝
裝有ABS裝置的軸承,密封圈內含磁性推力環,安裝前需遠離磁場(如電動機、電動工具)。
通過輕小物體(如鐵屑)靠近軸承邊緣測試磁力方向,安裝時將帶磁性推力環的一側指向內部,正對ABS敏感元件,防止剎車系統功能失效。
軸心線重合校準
安裝后需檢查軸承軸心線與外殼孔軸心線是否重合,偏離設計精度會引發滾動表面附加負荷,加速磨損。
二、清潔防護:杜絕污染物侵入
儲運環境控制
軸承部件在儲運過程中需保持清潔,避免灰塵、泥沙進入。若包裝破損或待裝時間過長,需重新清潔后方可安裝。
定期深度清潔
拆卸軸承時,使用煤油或汽油浸泡清洗,用軟毛刷輕刷縫隙,避免尖銳工具劃傷密封圈或滾道。
清潔后需用干凈布擦干,防止水分殘留導致生銹。
密封圈保護
嚴禁拆解輪轂軸承單元或調整密封圈,否則會導致水、灰塵進入,引發密封圈和內圈滾道損壞,造成軸承永久失效。
三、潤滑管理:延長使用壽命
潤滑脂選擇與加注
選用抗高溫、抗磨損、防水性能優異的潤滑脂,均勻覆蓋滾動體、保持架和內外圈。
加注量需適中,過多會導致運轉高溫,過少則無法提供足夠保護。一般經驗為油脂總量占軸承間隙的50%。
定期更換周期
非密封軸承(如雙列圓錐滾子軸承)需每行駛2-3萬公里更換潤滑脂;密封軸承若未出現泄漏,整個壽命期無需加注。
鎖緊螺母扭矩控制
安裝鎖緊螺母時,需參照車型說明書規定的扭矩值,避免過緊或過松導致軸承配合不良。
四、專業檢查:預防早期失效
日常監測指標
異響檢測:行駛中若聽到車輪部位嗡嗡聲或嘎吱聲,可能是軸承磨損信號,需立即檢查。
溫度檢測:手觸輪轂感覺異常發熱,可能因潤滑不足或軸承損壞,需進一步排查。
振動檢測:高速行駛時明顯振動,可能是軸承不平衡或損壞的跡象。
定期深度檢查
每半年或每行駛1萬公里檢查一次軸承,重點觀察:
軸承內外滾道面是否有剝落、點蝕;
滾動體和保持架是否磨損;
軸承與軸承座圈是否有裂紋、疲勞剝落;
軸承內徑與軸頸配合間隙是否≤0.10mm(垂直地面上下部位測量)。
成對更換原則
前輪轂軸承因工作條件相似,即使僅一個損壞,也建議成對更換,避免兩側受力不均引發二次故障。
五、使用禁忌:避免人為損傷
禁止超載與激烈駕駛
超載會增加軸承負荷,加速磨損;急剎車、急轉彎會引發沖擊力,導致軸承損壞。
輪胎氣壓管理
輪胎氣壓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輪轂軸承受力,需定期檢查并調整至標準值。
剎車系統聯動檢查
更換剎車系統時,需同步檢查軸承并更換油封,防止漏油污染軸承。

當前位置:
